記者:請問張部長,“十一五”期間寧波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方面主要亮點在哪里?
張松才答:“十一五”時期,我市文化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終服務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大局,注重以人為本、按需而為,改革創(chuàng)新、重點突破、協調推進,為保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為“十二五”文化建設的加速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并涌現處許多工作亮點。譬如:我們的文化自覺得到了明顯增強。表現為“三個更加”,即思想認識更加統一。通過貫徹上級專項精神、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指導、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等舉措,全市上下進一步明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方向。政策體系更加完善。通過下發(fā)了《關于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寧波市關于支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企業(yè)發(fā)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文件,進一步完善了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政策體系。工作力度更加強勁。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切實加強對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工作的指導、督促和協調,加快攻堅克難步伐,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呈現出良好態(tài)勢。
我們的經營性文化事業(yè)單位轉企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笆晃濉币詠恚瑢幉ㄊ姓J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從10家試點單位入手,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改革促發(fā)展為主題,把握改革的客觀規(guī)律,注重改革的實際效果,探索改革的有效方法,積極穩(wěn)妥、扎實有序地推進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條符合寧波實際、具有寧波特色的文化體制改革之路,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改辦、省委宣傳部的重視和肯定。中央文改辦編撰的《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經驗70例》和《文化體制改革經驗70例》,分別介紹了寧波市“東南商報‘兩分開’改革激活報業(yè)競爭力”等典型經驗;《人民日報情況匯編》和新華社《國內動態(tài)清樣》對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的改革發(fā)展情況作了專題報道。
我們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成效非常明顯。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笆晃濉逼陂g累計已投入45億元用于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以“三江文化長廊”為重點,建成了大劇院、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寧波書城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以“全國文化先進縣”創(chuàng)建、“東海文化明珠”工程、“十五分鐘文化圈”和“基層文化宮”建設為抓手,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xiāng)的縣(市)區(qū)、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落(社區(qū))三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二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相繼推出了“萬場電影千場戲劇”進農村活動、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文藝精品工程、普及高雅藝術工程、文化明星工程等一系列的文化惠民工程。其中,電視劇《北風那個吹》、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圖書《家國書》、歌曲《鋼筋班的棒小伙》獲全國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三是文化服務渠道和方式不斷拓寬和豐富。各地相繼推出了“天天演”、“陽光文化綠卡”等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生產力度加大,文化產品供給渠道拓寬;積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全市已有179家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民營資本參與博物館、藝術館等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我們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上實現了新的突破。2009年寧波市文化及相關產業(yè)增加值為141.84億元,占GDP的比重3.4%。具體表現為:一是國有文化產業(yè)加速發(fā)展。從兩個國有文化集團的發(fā)展看,至2009年底,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的資產總額18.73億元,凈資產總額8.34億元;寧波廣電集團的資產總額15.73億元,凈資產總額13.71億元,與2005年相比,上述經濟指標均實現了翻番增長。二是傳統文化產業(yè)逆勢飄紅。2009年,全市電影總票房達7500萬元,比2008年增長44%,是2007年的2倍。寧波出版社有限公司經營收入3488萬元,同比增長19.78%,實現利潤452萬元,同比增長11.38%。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銷售收入11866萬元,同比增長7.87%,實現利潤671萬元,同比增長9.42%。三是新興文化產業(yè)迅速突起。以動漫產業(yè)為例,2009年,我市動漫產量超過13000分鐘,列全國城市第八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四是文化產業(yè)基地發(fā)展迅速。目前,我市已有2家全國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2家省級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20家市級文化產業(yè)示范基地。
我們的文化“走出去”活動產生了很大反響。一是積極推動文藝院團“走出去”。2009年,在德國亞琛市和波蘭比得哥什市成功舉辦了“歐洲寧波文化周”,《十里紅妝•女兒夢》首次跨出國門巡演,寧波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二是積極推動民營文化企業(yè)“走出去”。海倫鋼琴80%以上出口歐洲、日本、美國,并成為中國第一架進入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演奏鋼琴,還被丹麥王室選為王室御用鋼琴。音王集團去年斥資4000萬元人民幣,成功收購了英國的“錄音大師”(Studiomaster)和“卡迪克”(Cadac)兩大知名品牌。水木動畫的系列動畫片《中華五千年》營銷到東南亞600多家華文學校,并在加拿大麒麟中文電視臺播出。2009年9月,浙江宣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韓國THE5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其網游產品正式出口韓國市場。三是積極推動寧波文化企業(yè)參與市外的經貿交流活動。組織我市重點文化企業(yè)參加深圳文博會、義烏文博會等重要展會,全面推動我市文化企業(yè)參與國際、國內經貿交流與合作。今年深圳文博會展會期間,我市參展企業(yè)得到李長春等中央領導的指導肯定。
記者:寧波新興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情況怎樣?
答:近年來,在市場和政策的共同推動下,通過引進和培育,我市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迅速,特別是動漫游戲等新興產業(yè)經歷了“從無到有”的發(fā)展過程,至目前已具有一定原創(chuàng)水平和生產能力,并呈現出加快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2009年,我市動漫企業(yè)在國家廣電總局登記備案的動漫作品達到12000多分鐘,名列全省第二位,全國第八位。目前,全市登記注冊的動漫、游戲企業(yè)有30多家,其中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有15家,企業(yè)注冊總資金達到2億元以上。包括動漫、游戲、創(chuàng)意設計等在內的新興文化產業(yè)在整個文化產業(yè)增加值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從2006年的10.2%增長到2008年的15.9%。
記者:寧波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豐富。請鄒局長介紹一下“十一五”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情況。
鄒局長:謝謝!笆晃濉逼陂g是我市文化遺產事業(yè)發(fā)展最快的時期,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各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全國前列。突出表現在:首先,遺產保護基礎更加扎實。五年來,我市啟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經驗在全國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創(chuàng)造了“寧波模式”,共調查登錄各類不可移動文物8309處,搜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線索28萬余條,兩大門類遺產的數量和質量明顯提升。立法工作扎實推進,2007年在國內率先制定并頒布了《寧波市文物保護點保護條例》,2009年組織對《寧波市文物保護條例》進行修訂,以立法形式設立了國內首個歷史文化名城日。二是遺產保護機制更加完善,依托豐厚的文物遺存,“點、線、片、面”相結合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全市新開辟了一批專題博物館,特別是大運河和海上絲綢之路兩項申遺工作扎實推進。三是遺產作用發(fā)揮更加明顯。保護開發(fā)了江北岸外灘、東錢湖、郁家巷、蓮橋街、南郊路、秀水街等重要歷史街區(qū)(地段),公布了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古村,全市95家博物館、紀念館中已有50余家向社會免費開放,依托遺產日、名城日、傳統節(jié)日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廣受市民歡迎?梢哉f,通過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寧波城市美譽度不斷提升,文化影響力不斷擴大。4、我是( )的記者,請問張部長,“十一五”以來我市文化體制改革在哪些領域取得了突破?
張松才:一是積極探索新聞媒體“兩分開”改革。在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將《東南商報》的經營業(yè)務剝離,與民營資本合作按照現代企業(yè)制度組建公司,在采編部門中大力推行“三脫鉤一掛鉤”改革。中央文改辦編印的第一冊《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經驗70例》收入了東南商報的改革案例,在全國加以推廣。
二是積極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內部改革。共在全市66家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中推行了用工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了以“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為目標的內部管理機制和以財政投入與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考核掛鉤的運行機制,有效激活了文化事業(yè)單位內部活力。
三是積極穩(wěn)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先后對17家經營性文化單位實現了轉企改制,并取得了較好效果。如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印務中心轉企改制后,新公司在保質保量完成黨報黨刊印刷任務外,大力拓展商務紙制文具印刷!秾幉ㄈ請蟆酚∷①|量排名全國前列,連續(xù)5年被授予“全國精品級報紙”稱號。寧波歌舞團自組建有限公司以后,著力開拓演出市場,演出場次從改革前的年均60場增至現在的年均120余場,并占據了省內40%和市內80%的演出市場份額。歌舞團排演的大型民俗風情舞劇《十里紅妝•女兒夢》,已在國內外巡演百余場。歌舞團團長鄒建紅還入選了全國“四個一批”專業(yè)人才。2008年11月,劉云山同志在視察市歌舞團時,對該團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達到了“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改革目的。今年《十里紅妝•女兒夢》歌舞劇還在國家大劇院作了演出,引起了熱烈反響。
編輯: 賴小惠糾錯:171964650@qq.com